我们今天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被动元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经历了电子科技类产品产能转移到中国的巨大红利之后,中国制造的被动元器件开始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力,这个行业具有着强烈的周期属性,在和大家看清库存周期变化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行业长期发展的逻辑,欢迎朋友们点赞收藏,或在周一下午三点半观看伊然的李萤的视频HAO直播。
电子元器件包括主动元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被动元器件两大类,被动元件相对于主动元件,是指不影响信号基本特征,而仅令信号通过而未加以更动的电路元件。从工作特点来看,被动元件具备自身不消耗电能,只需输入信号 ,不需要外加电源就能正常工作。
在三大被动元件中,电阻器的作用是控制电流和电压,电感器则是过滤各种干扰信号,防止电磁波干扰并稳定电流,而电容器是主要的电能储存元件,起到了耦合和协同作用。电容市场占比为65%、电感市场占比为15%、电阻市场占比为9%。其中电容器的市场顶级规模,可大致分为陶瓷电容、铝质电容及钽质电容等。其中积层陶瓷电容MLCC市场体量最大占陶瓷电容器90%,因为体积微小也被称为电子之米。被动元器件还有一个小的分类——被动射频器件则包括滤波器、耦合器、天线、巴伦和谐振器等,合计占比不到11%,我们重点讨论电容中的MLCC和电感两大领域。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由于被动元器件行业壁垒在于材料、设备、制造工艺,国际被动元器件龙头村田、TDK等在上述三大关键环节都实现了自给自足。中国每年仍然需要进口将近700亿元人民币的被动元器件,市场规模占全球的一半,但国产化率不足20%。
从投资逻辑来看,被动元器件行业短期看库存周期,中期看需求创新,长期看国产替代。
被动元器件的库存周期一般是三年,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出现供应链短缺断供,整个被动元器件行业吃到一波涨价红利,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当全球逐步恢复供应之后厂商开始大幅扩张产能,到2022年产能达产,2023年行业从被动补库存进入到主动去库存的下行周期。
从库存水位来看,被动元器件产业链的终端、渠道、原厂的库存都较高,各大MLCC厂商的库存大部分都在1.5-2.5个月之间,下游代理商库存水位要比原厂还多,最长的可达4个月,高库存使得代理商的进货意愿下降。需求不足也影响被动元器件厂商的生产计划,从行业整体情况去看主要厂商已经主动减产20-30%,而价格下降是这个行业主动去库存的调节方式。
分产品看,薄膜电容和铝电解电容受益于新能源车放量,而MLCC、小尺寸电感、电阻以及晶振等小尺寸产品受消费类电子疲软的影响。2021年Q1-2022年Q1消费级MLCC全年价格平均下跌5~10%不等,2023年第二季为了刺激客户提升拉货意愿,主要厂商再度调降3~5%,部分低阶消费级MLCC价格甚至已触及材料成本。和MLCC差不多,小尺寸电感和晶振等被动元器件由于整个市场供需格局已基本稳定,再降价也很难抢到更多的份额,已经处于主动去库存的后期,今年下半年将逐步从主动去库存向被动去库存过渡。
网络通信、车用是被动元器件的主要下游应用,占比分别是36%和15%。手机及基站领域需求的增长,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都拉动被动元件需求成长。5G手机的被动元器件用量将提升10~20%,现在的5G手机有超过1000个MLCC,5G基站大约需要15000颗MLCC及10000个电阻器,约为4G基站的2-3倍;纯电动车新能源车需要的被动元器件最少为2000-2500颗,是传统燃油车的五倍;光伏使用被动元器件主要是在储能领域,随着光伏装机数量增长,这块需求也在增长;
新能源车方面:需求创新还体现在车规被动元器件方面:被动元器件作为电路的基础元件,在汽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被动元器件在汽车中的应用。车规级被动元器件的平均单价要高于消费电子。以最新电动汽车为标准,每辆汽车使用的MLCC数量约为1.3万个。下一代无人驾驶汽车将需要1.5万个MLCC。
2023年5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603.7万部,同比增长25.2%,其中5G手机2016.9万部,同比增长13.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7.5%。2023年1-5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08亿部,同比下降0.7%,其中5G手机出货量8496.7万部,同比下降1.4%,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9.0%。由此可见手机出货量降幅开始收敛,下半年是手机新机发布密集期,按照当前的数据表现和年轻人推迟换机,这块需求回暖可能表现为L型走势;
在电池容量遭遇瓶颈的背景下,随着各应用领域对高性能不断追求,快充技术将不再是未来市场的加分项而是必备项。快充方案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显示器、电车、电动工具、IOT设备等市场。快充技术对被动元器件要求更高,尤其是主要储能元件电容的安全可靠和稳定,这为固态电容和超级电容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内主要几个消费电子厂商在推广快充产品上非常顺利,快充放量也带动了电容的升级和需求增长。
要实现国产替代,被动元器件的材料、工艺、产能是重要门槛。被动元器件技术迭代比较慢,但不代表行业门槛变得很低。最大的门槛最重要的包含材料、工艺和规模。仍以MLCC为例,在材料方面,瓷粉在MLCC成本占比较大,尤其是高端MLCC的生产,对于瓷粉的纯度、粒径、粒度和形貌有严格要求。
在设备上生产MLCC的关键设备挤压机对气刀的要求特别高,气刀的位置,空气流量、温度、压强也需要得到精细的控制。在工艺上,MLCC制作工艺复杂,难点在薄层化、多层化技术及陶瓷电机共烧技术,目前只有日本公司实现了材料、工艺和产能三种技术的自给自足,日本拥有80年的产业经验积累,高端上全面超越并非易事。
受厂房、设备等产能瓶颈限制,叠加中低端MLCC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获利空间减小,村田、三星电机、TDK等日韩厂商自2016年起逐步削减毛利率相比来说较低的普通规格 MLCC产能,转向技术难度和利润更高、未来需求量更大的小尺寸、高容、车规产品。处于盈利能力的考量,日本和韩国三星在MLCC制造上已经退出低端产能,释放了大约20%的低端市场,这部分市场的产能承接主要是中国大陆厂商。
被动元器件的国产替代进展比半导体要快,这是由厂商的商业模式决定的。首先,由于被动元器件在终端产品中价值量占比较低,对于产品的品质要求特别高,使得终端厂家对于更换供应商的意愿比较弱。
消费电子创新主要在中国,被动元器件厂商很容易从终端厂商创新产品时就开始跟随,国内厂商就有比较好的先行导入的优势。
其次,被动元器件生产高度自动化,属于高资本投入的行业,一旦在产品工艺和质量上取得突破,能够迅速通过资本投入减少相关成本挤压竞争对手。现在薄膜电容和铝电解电容中国厂商已占据全球主导份额,小尺寸电感方面中国厂商也追到到全球份额第四的位置,今后发展值得期待。
最后,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比如华为手机在海外受到限制,就将市场向国内转移,国内被动元器件厂商能基本满足需求,供应链反而会向国内转移。目前中国是最大的被动元器件需求市场,2019年中国就占总体市场的43%,2022年已超越了50%,当年日本的被动元器件爆发源于日本电子科技类产品行走天下,现在这个格局正在中国发生,国产替代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概率问题。
总结,被动元器件仍然处于主动去库存向被动去库存的转化时期,这个行业的企业往往都只有在主动补库存时期才会有比较良好的表现。大尺寸被动元器件受益一波新能源车的需求表现不错,随着新能源车已确定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大尺寸被动元器件和汽车相关的产品会出现库存增长收入下降的阶段。
小尺寸以手机和其它消费电子品为主的企业会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但要企业出现业绩反转上行还需要看到主动补库存,时间上仍然会有一段等待市场需求拉动谷底挣扎阶段。